
▲青藏鐵路
"
我活著沒能看到青藏鐵路修通,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我死后,請將我的骨灰埋在風火山上,我要看著火車從我的腳下通過!
"
這是中鐵科研院西北院已故老同志王占吉
臨終前對看望他的同事們說的話
在海拔4750米的風火山觀測站對面
老人已長眠于此40年
今年
在舉國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
我們更加深切懷念起
這位無限忠誠祖國、忠誠于新中國凍土研究事業
老戰士
王占吉于1951年2月到1951年12月在中國人民志愿軍20兵團204師612團5連任班長,1951年8月在朝鮮元山附近戰斗中立三等功一次,1951年12月負傷回國,1960年轉業到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凍土科研團隊。

上世紀60年
國家為解決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
穿越近560公里
連續性高原多年世界性凍土難題
組建了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凍土科研團隊
開始攻克
“高寒缺氧、多年凍土和生態脆弱”
這三大世界性難題
建立了風火山凍土觀測站
也是至今全世界唯一一座
海拔最高、全年連續有人值守的
多年凍土定位觀測站
王占吉是第一任負責人
這一干就是20年

王占吉在擔任高原凍土研究室(中鐵科研院西北院轉制前稱謂)黨支部書記期間,每年總是第一批押車上山,最后一個下山。特別是在大雪紛飛的冬季,為了保證山上同志們的給養,他多次不辭辛勞,往返2000多公里,從蘭州運糧、運菜。十年動亂期間,他頂著政治壓力,處處關心、愛護科技人員,力排眾議,保證了風火山科研工作的持續進行。1979年初,王占吉同志因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1980年11月,年僅51歲的王占吉帶著他的終生遺憾走了……風火山觀測站成立以來累計收集數據數千萬,為青藏鐵路順利通車,奠定了扎實的科研基礎,以王占吉為代表的老一輩凍土科研工作者的扎實作風,奠定了中鐵科研院西北院“以苦為榮、勇于創新、孜孜以求、獻身科學”的“風火山精神”。

70年前的朝鮮戰場上
血與火的淬煉中
他用寶貴青春歲月
為新中國的安全發展和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
和平建設時期
他響應祖國號召
自愿到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工作
扎根高原二十余年
為新中國凍土研究事業奉獻終身

今年8月,中鐵科研院的同事們再次來到風火山看望、祭奠這位忠誠的老戰士,告慰他如今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他所獻身的高原凍土研究事業,將繼續在高寒地區為包括川藏鐵路在內的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服務。
如今
一批又一批的
中鐵科研院西北院科研團隊
繼承和發揚 “風火山精神”
鏖戰雪域高原、 戈壁荒漠
……
在地質災害、文物修復、檢測試驗等眾多領域
續寫 “風火山精神”現代傳奇
供稿:胡志玲